央企底气十足 再度刷新“中国地王”纪录
70.06亿元!由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保持了不到3个月的今年最贵土地纪录昨天在上海被刷新。昨天下午,中海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以这一高价获得普陀长风居住用地,成为今年新的“中国地王”。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地王”频出,具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无疑成为重要推手。而在土地等资源向实力企业聚拢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的整合可能无法避免。 国资背景房企屡屡出手 昨天下午,中海、仁恒、绿城、保利以及由苏宁地产牵头组成的联合投标组5方入围长风地块的现场竞拍。此前,领取该地块申请书的企业达到69家,申请竞买的企业达15家,不过最终唯有能接受在60亿元这一高“门槛”上竞价的企业留下来进行“强者的较量”。 “上海商品住宅用地的新增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显然大家都对这幅地很感兴趣。但要知道,该地块中的一部分去年曾被拿出来出让过,结果是流标,没想到今年楼市一回暖,地价能被飙到这么高,这一年里真是‘冰火两重天’。”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感叹。 戴德梁行的分析师更指出,今年土地市场的情形与前两年不同,“当时,拿地的企业中有不少是中小型开发商、甚至是非房地产企业,而此轮土地热潮虽然高过往年,但拿地活跃的却都是国企。” 的确,国资背景的房企今年更能在土地市场内争得“肥肉”。比如,刚在上月底以35亿元的价格包揽上海嘉定南翔5块住宅地块的红筹国企华润置地昨天再次出手,以14亿元拿下上海松江泗泾一幅居住用地;上周诞生的上海今年“单价地王”徐虹北路8号住宅地块,折合楼板价2.32万元/平方米,由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城建集团获得。 国企为何有“底气” 有评论指出,国企屡次出手拿下“地王”狂飙,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中颇有“时代特征”的现象。问题是,国企为何如此有“底气”?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融资是非均衡的,实力强大的房企获得融资的机会更多、规模也更大,而这又决定了房企所能获得的土地资源的多少与优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正在形成。”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回建强指出。 确实,资金向来是“嫌贫爱富”的。如银行在政策趋紧的下半年依然对大房企敞开供应资金,8月以来,万科获得建行500亿元、金地获得工行300亿元信贷额度等均是佐证;上市公司更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在h股上市的中海发展就在上半年实现了配股集资,而且作为中国建筑打包上市的资产之一,中海事实上已借中建曲线回a股。中海发展董事局主席孔庆平曾表示,今年将动用50亿元资金来新增土地储备。 “没办法,中小房企在这方面一直是受‘歧视’的,这也使得我们在市场转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稳扎稳打,不敢贸然扩张。再说,即使拼也拼不过的,只能看着很多资源被国企‘垄断’。”一位“偏安一隅”的小城市开发商对记者直言。 市场期望良性整合 在业内看来,今年土地市场上国企的“威风”有目共睹,至于抢地潮后的行业发展,市场集中度势必越来越高,整合趋势难以避免。 不过,业内也期望这种整合是良性的,要避免地价、 房价畸形发展。“今年房价上涨推动地价上涨,而反过来地价上涨又支撑着未来的房价上涨,希望国企的积极不要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有评论人士指出。 “地价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房价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能最终决定房价高低,因为房价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当然,对后市盲目乐观、冲动型高价购地的行为并不可取。”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经理龚敏表示。 以中海发展此次的高价拿地为例,市场人士在认可其所获地块土地价值的同时,也对市场风险有所担忧。“目前长风板块一手住宅基本没有,而周边板块在售楼盘的价格大部分在2.2万-2.6万元/平方米,中海发展这次购得的楼板价高达2.24万元/平方米,无疑有一定的市场风险。”龚敏坦言。 “这个价格真是挺高的,要达到保本的话,将来房子大概要卖到4万元/平方米。”方方地产咨询机构咨询部经理赵豫川认为。 |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相关阅读
- 【国内】恒大深圳总部75亿底价拍出,另有多宗地块被政府无偿收回 (2022-12-01 16:22)
- 【国内】146张罚单6285万元:前5月“涉房”违规贷款中小银行成重灾区 (2022-06-14 15:32)
- 【国内】交房时“阁楼”变“闷顶” 开发商违约返还10万元 (2022-05-14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