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将如何看待

2014-04-17 15:48 浏览人数:1457次

        住房公积金在本质上属于个人财产的范畴,在正常情况下,个人应该可以自由支配其所有的财产。但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却限制了个人自由支配其财产的权利,而且与《物权法》中“孳息归属”的原则相背离,这正是目前的问题所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并非我国特有,新加坡、德国都有类似的制度,由于他们采取的是市场化路径,所以并没有出现我国这样的问题。

 
        首先,住房公积金福利“保底额”的确定可以借鉴并与最低工资制度相结合。在“保底额”的确定上,应该明确国家支持、单位补贴和个人负担的科学比例,根据每一个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的平均水平,动态调整单位补贴的额度。在公积金的发放上,直接将单位补贴和个人应该缴纳的这部分所得,计入工资总额进行发放,并实行免税政策。这样,既保证了住房公积金的社会福利性质,也解决了公民对个人财产自由支配的问题。
 
        其次,住房公积金的国家支持可以以多种形式来实现。其一,成立各级政府的住房支持基金,这一部分的资金来源,可采取初始资金由财政划拨,后期补充从国有企业分红中抽取,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以保值增值,明确这部分资金专用于保障房建设和个人首次购买商品房补贴,并为商业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便利。其二,建立住房储蓄制度,出台专门政策,储户根据自己的住房需要和储蓄能力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签订《住房储蓄合同》,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以存定贷、存贷挂钩”、“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与利率结构对称”等原则,根据储户连续储蓄金额和时间,确定低息配贷的不同额度与还贷时间。
 
        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种种限制条件,使得许多低收入人群无法满足最低提取条件,而有能力支付首付款的高中收入人群,则可提取公积金贷款,这就实际背离了当初给中低收入人群“雪中送炭”的初衷,成了给高收入人群“锦上添花”的工具。
 
        由于住房公积金是一项全国性的制度,住房公积金的改革理应全国统一行动。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央未动、地方先行,这虽然是一种倒逼机制,但如果全国统一改革没有跟上,损害的就不仅是国家政策的严肃性问题了,甚至会导致一些地方的住房保障紊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特别是提出了组建住房保障性金融机构的设想,实际上已为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