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何时实现引发广泛关注

2014-03-26 13:56 浏览人数:1239次

          “以房养老”在中国已存续10多年。然而,这一养老模式仍未能走到现实层面,因受到产权、法规、观念等制约和影响,很多城市的试点最后都“无疾而终”。

 

         所谓“以房养老”,简单地说叫“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保险公司,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老人身故后,房子归保险公司所有,将其处置所得收益来偿还老人花去的钱。
 
         “以房养老”要从纸上规划变为现实,首先就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排斥。其次还有制度性障碍。我国规定房屋只有70年的产权期,如果老人还未离世房子已经到期,是不是保险公司要“断供”?此外,几十年后的房屋价值如何测算。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
 
         去年,国务院要求展开“以房养老”,并指出“这是解决中国养老难题的有效金融补充”,并试点从“失独、无子女老人”开始进行。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当建立好房产评估、政策咨询、纠纷仲裁等机制,并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保险初期,对申请人和经营机构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对于出现房价波动,引入由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或市场化保险公司来分担风险,多借鉴一下国外经验,完善相关的风险应对机制。
 
         众所周知,医疗、教育、养老这些领域是民众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在积极探索依靠市场力量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还应强化对于社会养老保障的基本责任,建立公平的养老金制度,建设完善的公益化养老设施,普及养老服务机构,惠及更多老人。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