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景观节节攀升 房价或上涨

2014-02-12 09:04 浏览人数:958次

  当开发商对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更加趋于明朗,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之下,拿地欲望高涨导致一二线城市出现地价节节攀升的“地热”景观。

 
  在经历了春节长假这一传统楼市淡季之后,北京商品房市场暂时处于“冬眠”状态,但土地市场持续升温。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一月份北京土地市场共成交二十六宗,累计吸金405.92亿元,仅次于2013年十一月406.98亿元的月成交高点。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北京二月土地出让金有望再次突破四百亿元。
 
  年初热点城市出现楼市、地市“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房冷地热”的状况格外显眼。“房冷”现象——受春节淡季和调控升级影响,热点城市楼市明显降温,一月北京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近百分十五十;“地热”现象——京沪杭深卖地收入超千亿元,“地王”频出再次点燃土地市场热情。房地产市场上出现这种怪现象,但凡对近些年房地产调控进行观察与研究的人就会发现,“房冷”是短暂的,而“地热”会进一步推高房价。眼下“房冷”与“地热”之间正积蓄着巨大的能力,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会释放。
 
  人们不妨透过开发商抢着逆市“储食”作一个判断。开发商正在利用市场主导权对可能到来的房价上涨作一个预调。换言之,就是选准市场突破口来操作房地产市场。不少开发商从三四线城市抽身,通过抛售的方法收拢资金,尽快从这些城市中撤出,向一二线城市等重要区域挺进。当开发商对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更加趋于明朗,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之下,拿地欲望高涨导致一二线城市出现地价节节攀升的“地热”景观。
 
  不少重要区域出现的“地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的盘算着眼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而发力的。国家公布的地方债浮出水面,透过公布的地方债的总量虽说不出人们预料之外,但是,巨大的地方债会让人们担心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有一部分也是还债的压力所致。对于“房冷”,开发商之所以并不在乎,是因为他们判断地方政府为了保持“地热”,绝对不会任由“房冷”这种不利于地方政府创收趋势延续下去,前不久曝出的某县摊派公务员卖房就是一个极端的案例。
 
  就房地产市场而言,土地投资能否最终转化为财富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终端需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大量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不可逆转,住宅供求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而“地王”频现与楼面价上升却有着直截了当的关联,土地市场升温,注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相关区域的房价仍然坚挺。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一月末,北京商品住宅库存量仅五万多套,创下了历史新低。同时,一月份接近七千套的消化量远远高于新增的两千五百套供量,供需比接近1:3。在重要区域住宅供不应求的趋势之下,“房冷”能冷到哪里呢?反倒预示着房价上涨周期很快到来。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