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中国城镇化难以超越的成功样本

2013-05-23 06:54 浏览人数:1507次

苏州工业园区城镇化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城镇化发展

 

  新浪乐居讯 19年前,苏州城东的金鸡湖畔,还是湖泊连片、鱼塘纵横的低洼之地,除了茭白、莲藕,几乎再无其他出产。

 

  19年后,在这片荒地上崛起的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名扬全球——以不到中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汇集了86家世界500强企业,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28个。

 

  19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和人口、7%左右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

 

  2003年,园区经济总量就达到开发前苏州全市水平,等于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

 

  2008年,园区创造了gdp超千亿、累计上缴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的“四个超千亿”成绩。

 

  19年的艰苦卓越的城镇化进程,取得的成绩是以牺牲环境、透支资源换来的吗?当你漫步园区,看到处处绿草茵茵、树木成林;看到组团的雕塑精致隽永、透射底蕴;看到一幢幢建筑掩映于湖光、烟柳之中。这样的疑问就会烟消云散了。

 

  苏州园区不仅是我国中外合作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开发区,也是中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国内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无法复制和难以超越的样本。

 

  那么,一个没有机场、没有海港的苏州古城,为何能在19年间,将一片湖泊农田建成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现代化新城,其城镇化成功经验有哪些呢?

 

  一:规格高、起点高。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兴办的国际合作项目,它已经完全超越了单一经济层面的合作范畴,体现着国家层面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思考,肩负着为改革开放事业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示范带动的使命。中新两国领导人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不断前去考察、指导。注定了其难以复制性。

 

  二:持之以恒学先进。用连续近二十年的时间,认可一个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并借鉴其先进经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何况借鉴的对象还是一个面积、人口只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新加坡。它保证了从规划到各项制度的持续、有序。

 

  三:坚持整体规划、整体开发。开发之初,中新双方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制定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布局了工业、交通、商贸、居住、景观等各项城市功能,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开发建设快速有序地推进。

 

  四: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职能体制、机制进行探索,明确了政企分开、小政府大社会,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确立了全新的“亲商、富商”理念,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和公务员队伍及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

 

  五: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跨越,园区开发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六:适度超前投入,提升城市能级。园区先后投入近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前建设了高水准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加大会展经济、楼宇经济、流量经济和城市休闲经济培育发展力度。

 

  七:以人为本,创造都市幸福生活的城市要素。园区融合了城市、园林、工业、商业、生活多种城市要素,让工作、生活、居住在此的人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城镇化下的富与负:娄葑房价7年翻两番 原住民仍喊亏

 

  2002年初,欧洲花园竣工,成为娄葑街道首批商品房房源。“那会欧洲花园的价格在4000元/㎡左右,10几万的首付可不是什么人都负担得起的。”通园新村的居民朱先生表示,“2002年,湖西都没发展起来,娄葑这边更荒了,谁能想到目前在售的商品房要卖到12000元/㎡。” 

   城镇化的机遇:中海借势园区城镇化发展一鸣惊人

 

    在苏州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园区可以说是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案例,这一方土地也成长了一大批房企。最终,中海走在了最前列。

 

  2004年4月21日,苏州中海以8.05亿元的真金白银拿下了金鸡湖1号地块,面积为13万平方米。宣告了它的苏州之旅正式登场。虽然中海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迟到了10年,但事实却证明:选择比机遇更重要!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