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公积金囊中羞涩17天两收紧 或将购房者逼向商贷
5月2日,“51小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一份《关于调整市区住房公积金贷款轮候放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摆在了园区某盘销售经理李先生的面前。
通知显示,自5月2日起,凡购买期房且由市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受理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完成审批手续后,根据个贷资金供求状况适时放款,取消原有放款时间最长不超过60日的规定,调整为放款时间最长不超过购房合同载明的交房日期……
另外,通知还提到:组合贷款中的商贷部分放款时间仍由贷款银行决定,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现房和保障房的,放款时间不变。
“市区公积金贷款又出新规了?怎么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的啊。”5月9日,在吴中某楼盘的售楼处,不少购房者对于公积金贷款新规一无所知。在得知该规定自5月2日起执行,有市民忍不住吐槽:“上次市区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调整还给了7天的窗口期,这次却是已经执行了7天才知道。” 也无怪苏州市民“后知后觉”,因为连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的反应都“慢一拍”。据本站了解,截至2013年5月9日19时,苏州公积金网站上仍未有任何关于公积金新规的通知。对此,市区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回答却是:“这个规定在我们网站上应该是有的。”
当然,这条公积金贷款轮候放款的新规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这份加盖了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章的通知已是铁证。从通知落款中可以推断,2013年4月25日是新规出台的时间。据李经理回忆,或是受到“51小长假”的影响,直到5月2日上班时才收到了装有该通知的信函,而5月2日已是新规正式执行的第一天。“其实没能在第一时间收到也无所谓,上面只是告诉你有这个政策,又不是在征求意见。”
公积金贷款新规或将购房者逼向商贷
住房公积金仍可用于摊还房贷
从通知中可以看到,针对购买期房的市民,原有放款时间最长不超过60日的规定被取消,只规定了在购房合同载明的交房日期前放款即可。“虽然通知中并未明言放款时间肯定会延长,但既然出台这样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延后放款时间。”有学者分析称,“资金回笼变慢肯定不是开发商愿意看到的。未来规避新规带来的影响,通过减少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优惠政策,把购房者逼向商贷,或将成为不少楼盘的无奈之举。”
对此,不少购房者表示认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已经完成了签约,何时放款就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了;对于已经习惯了预售制的开发商而言,估计很难接受突然加长的回款时间。”
众所周知,自1994年建设部出台《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以来,多数楼盘都是期房在售。而期房的交房时间快的也要1年,2年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这次政策的杀伤面太大了,我们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在方圆云山诗意的案场,该项目的销售主管坦言,“总部也正在研究具体的应对措施,不过大方向应该是让购房者尽量使用商业贷款购房。”该销售主管还补充道,“对于购房者来说,公积金摊还房贷仍然可行。”对此,现场有购房者表示:“现在是还可以,就不知道过阵子会不会又出新的规定。”
住房公积金囊中羞涩 今年一季度放款量已完成全年计划46%
4月15日,苏州市区住房公积金额度计算公式调整方案正式执行。5月2日,市区住房公积金贷款轮候放款的新规悄然落地。17天之内两度收紧,如此大规模、无差别的“杀伤”,究竟是调控大势下配合中央政府,还是住房公积金囊中羞涩,无奈祭出的政策猛药?
本站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13年苏州公积金贷款预发放额为67.59亿元,相较2012年100.48亿元的实际发放额,缩水了近1/3。而来自苏州公积金中心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发放公积金贷款9488户、31.09亿元,同比增长126.34%、142.13%,已完成本年计划的46%;办理公积金提取29.58亿元,同比增长64.24%。与此同时,全市共归集公积金38.3亿元,同比增长31.03%。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今年苏州楼市比去年冷清一些,公积金贷款政策放宽也说不定。但从今年一季度来看,楼市如此火爆,相对的,公积金贷款的放款量也会大幅增加。预发少,实发多,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收紧政策。”
“这种情况在像苏州这样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更容易发生。一方面,购房者的贷款需求愈发旺盛;另一方面,无论是城建还是保障房建设方面,资金缺口都比较大。”对于谈到新规的持续时间,李经理认为,“要恢复住房公积金的可持续运作能力,起码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相关阅读
- 【国内】楼市大动作!北京、上海、深圳,一个月内接连出手! (2025-09-08 17:30)
- 【国内】围绕住房生态做精做优金融服务 (2025-09-08 17:15)
- 【吴江】筑巢引凤 吴江跑出楼宇经济发展“加速度” (2025-09-05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