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走进“太湖时代”

2012-12-29 08:30 浏览人数:1239次

      吴江生态文明建设走进“太湖时代”

 

  ———写在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之际

 

  本报记者 潘赟 山婷婷

 

  核心提示

 

  “希望你们继续把治理太湖作为建设生态问题的重中之重,采取综合措施,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四年前,胡锦涛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言犹在耳,转眼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已按照原定目标,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不仅是一项中央补助的地方重点水利项目,更是吴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座里程碑,必将载入可持续发展的千秋史册。

 

  引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继续向上回溯———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国家治理太湖的重点水利工程,致力于提高区域防洪供水能力,改善太湖水生态环境及水质,为周边城区营造优良人居和投资环境,这正是吴江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典型代表。

 

  ▲ 东太湖综合整治的背景

 

  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400多平方公里,在水位4.65米时拥有83亿立方米的库容。

 

  作为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作为黄浦江之源,太湖对流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它调蓄着流域供水,保障着防洪安全,供给着苏州、湖州、无锡、上海等周边城市的用水。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太湖为各种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东太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大规模的围垦、过度围网养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整个东太湖环境已遭到十分严重的创伤。

 

  东太湖综合整治,是在东太湖面临大量历史围垦、过度围网养殖、泥沙淤积、沼泽化趋势加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面逐渐减缩、湖底逐渐抬高、防洪调蓄能力日渐减弱等主要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并展开的。

 

  ▲ 从规划变为现实

 

  2005年,吴江就提出了东太湖综合整治设想,并将它纳入吴江城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落实。同年,水利部太湖局和苏州市就着手编制《东太湖综合整治规划》。

 

  2008年3月,水利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了《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规划》。

 

  2008年3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希望你们继续把治理太湖作为建设生态问题的重中之重,采取综合措施,下决心根治太湖水污染问题,努力让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总体方案》,并要求各地切实开展工作。吴江作为重点治理地区,列入国家总体方案。

 

  2010年3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了东太湖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7月6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了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期间,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批复同意了东太湖综合整治水土保持、用地规划、环境影响、移民安置等方案,至此,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前期报批工作圆满完成,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

 

  ▲ 大体量项目精耕细作

 

  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终于从规划图上走下来,落脚到吴江这块土地上。面对整治工程量大、任务重、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投入大等严峻形势,如何精耕细作做成精品是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四年前,从工程启动的那一刻起,吴江就由主要领导挂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与吴中区一道,高标准推进东太湖综合整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通过退渔还湖、退垦还湖、生态清淤、生态修复等,全力以赴将20多万亩湖面还给太湖。

 

  吴江专门组建了东太湖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并成立了东太湖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调动全社会精干力量参与到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中来。

 

  随着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铺开,2010年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由时任市长任总指挥,下设计划、招标、工程、纪检、质监、综合保障等10个工程指挥组,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派专员进驻工程一线监督工程的实施,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管理局面,为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吴江更是创新工程管理机制,力争将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为精品工程。

 

  吴江滨湖新城市政公用局水利工程科负责工程建设工作,东太湖综合整治的整体框架就装在他们的脑海中,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据水利工程科科长介绍,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退渔还湖、退垦还湖(含堤线调整)、行洪供水通道疏浚、生态清淤、生态修复及湖滨生态带建设,工程总投资20.5亿元(不含退渔还湖),其中中央补助3.144亿元,其余资金以吴江自筹为主。

 

  在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开展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规范操作,规范施工,规范监管,在施工承包制、监理合同制的基础上,创新了工程招投标管理、引进了现场质量跟踪管理、开创了标后管理,为工程的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为保证更有实力、更优秀的施工、监理单位能够参与到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中来,他们实行了招标统一管理,细化了小型工程招标流程,制定了招标代理优选机制。

 

  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以来,上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中有精干力量组成的管理团队,下有实力强、技术优的施工、监理单位,这些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正能量。期间,未发生动迁户群体上访等事宜;资金管理流畅,无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 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一位全程参与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跑工地,一去就是大半天,身体很累,但是心里很自豪,因为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东太湖正在一天天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今,这种变化已经清晰可见了。

 

  今年11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受委托对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

 

  报告显示,湖体的污染负荷显著削减,通过退渔还湖及退垦还湖工程的实施,每年消除总氮895.79吨、总磷64.85吨;通过底泥清淤,可以从湖底一次性移出有机质(om)6万吨、总磷0.184万吨和总氮1.03万吨。有效削减了湖体污染。由此,东太湖的水质开始改善,年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大多有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总磷下降幅度达到25%。

 

  同时,通过退垦还湖工程增加湖泊水面约17平方公里,太湖有效蓄洪容积增加约0.48亿立方米,达到现东太湖蓄洪能力的27.4%,大大提高了东太湖蓄洪滞洪能力。此外,因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大堤结合滨湖新城景观统一设计,目前滨湖新城核心区段景观绿化工程已基本完工,太湖大堤沿线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

 

  ▲ 太湖时代,吴江准备好了

 

  苏州市副市长、吴江区委书记徐明曾多次强调,保护好太湖、利用好太湖已经成为苏州和吴江城市发展、城市建设新的使命。吴江将努力建成一座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苏州乃至长三角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让世代濒湖而居的吴江人民更好地享受碧水蓝天的美好环境。

 

  如今,东太湖综合整治的基本完成正为吴江滨湖新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不少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尚在修复建设中的东太湖边度假休闲,抢先感受东太湖综合整治为百姓带来的实惠,大家都想看看我们的滨湖新城长成啥样子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久的将来,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0万的滨湖新城将凭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集商务商业、旅游休闲和居住功能于一体,充分展现城湖一体、水绿相依的独特魅力和“乐居吴江”的高尚品位,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新城。

 

  目前,吴江撤市设区真正“同城苏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开工建设,省级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式获批,这三大历史机遇将为滨湖新城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面迈向太湖时代,吴江已经准备好了。


吴江楼市网为您提供吴江房产信息和吴江二手房信息!了解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到www.wjloushi.com/

  • 吴江二手房,租房,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

  • 更多吴江楼市资讯,请扫以上↑微信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