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2日起,苏州滨湖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在苏州市规划局网站为期一个月的公示,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以苏州湾为城市的形态中心,体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理念。
“一核四城”是苏州城市建设的新定位,即在做优做靓古城的同时,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南部滨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苏州滨湖新城位于苏州太湖之梢,北接苏州市区、南连吴江,是未来时间苏州南部重要的战略空间发展腹地,也是苏州从“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的重要空间载体,新城包括吴中和吴江两大片区。
此次公示的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范围东、南至东太湖大堤,西到龙翔路,北至友翔路转苏震桃一级公路转东太湖大堤,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规划定位为: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以苏州湾为城市形态中心,体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的理念,并作为苏州市南部副中心。设计构思主要为:现代繁华都市中心;充满活力的滨水港湾;新苏州文化的塑造;生态优先的低碳新城。规划空间结构上,核心区分为“一湾、一带、两轴、四区”。“一湾”即苏州湾公共城市港湾;“一带”为沿湖生态景观带;“两轴”是中央大道轴和东太湖路景观轴;“四区”分别是中心商业商务区、湾西区、湾东区和永旺区。
核心区的城市形态中心苏州湾,被定位为新城商业中心、景观中心和活力中心,也是新城公共开放空间核心和最重要活动场所。活动广场、滨水平台和生态林带要相互穿插,结合水湾周边的大型商业文化休闲设施,打造最具活力的城市中心港湾。
另外,滨湖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于今日起一同在市规划区网站进行公示。启动区规划范围东、南至太湖大堤,西至旺山路,北至绕城公路(去除现旺山工业园),总面积约为10.05平方公里。
这两个规划方案将在公示结束后进行完善,报政府审批后施行。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于5月12日前在网上提交。
详细规划内容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滨湖新城启动区,东、南至太湖大堤,西至旺山路,北至绕城公路(去除现旺山工业园)。总面积约10.0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州滨湖新城启动区,是以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体现“新产业、新城市、新生活”特征的滨湖山水新城。
三、规划重点
1、依据《苏州市吴中区越溪横泾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结合片区实际发展情况,调整用地布局,细化用地性质。
2、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体系,落实“五线”控制、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市政设施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规划内容。
3、合理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
四、人口及用地规模
规划人口:14.5万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005.06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58.35公顷。
五、规划布局
1、布局结构
规划区形成“一湾、一带、两轴、三片”的规划结构。
“一湾”——苏州湾,围绕苏州湾形成滨湖新城中心的核心区;
“一带”——沿湖生态景观带;
“两轴”——南北向中央景观轴线以及东西向东太湖路轴线;
“三片”——以苏震桃一级公路、龙翔路为界划分而成的东中西三个片区。西片为天鹅湖居住生活区;中片为中央服务区;东片为东太湖居住生活区。
2、综合交通
通过规划公交专用道、轨道4号线支线、有轨电车、慢性系统等,建立多种方式、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1)外交通规划
利用周边高等级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形成规划区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
(2)道路总体布局
规划道路网络延续现有“方格网”布局形式,道路系统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道路系统。
3、绿地布局与构成
本区绿地按规模大小与级别,依点、线、面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均匀分布,特别是居住区公共绿地能均衡满足每一个居住邻里的要求。服务半径300~500米。
4、河道整治
规划区内的河道经过整治后尽量沟通,连接成网,形成活水,可采用采用自然型护坡、多自然型护坡或保留自然生态岸线。
|